欢迎访问巨鹿人民政府网站

巨鹿宋城 待雕璞玉

发布时间:2020-12-05  发布机构: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203  字体:[  ]

体裁分类:工作部署  主题分类: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索引号:jlxwhgdhlyj/1607416012137

巨鹿宋城是一颗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被誉为“东方庞贝”,是“中国考古学的肇端”,也是史学界公认的中国保存最好的宋代县城遗址。

巨鹿宋城准确的说应当叫“巨鹿故城遗址”,是我省于1982年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省、市、县三级共同划定保护范围,其保护面积为112.6万平米。

蒙劫陷没

这座遗址是怎么埋在两丈多深的地下呢?在巨鹿魏徵公园的碑林内,保存有一通立于宣和三年的“巨鹿县三明寺妙严殿记”碑,碑文记载“大观二年秋,河决旧堤,流行邑中,寺之所存塔与罗汉阁尔……水既东下,退淤之地高余二丈。政和五年即复邑。”《宋史·河渠志三》“二年秋,黄河决,陷没邢州巨鹿县。”《宋朝事实》卷十八记载“政和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尚书省言邢州巨鹿县昨被黄河淹没之事,今来水势已退,乞兴复旧县。”自公元1108年至1113年洪水在巨鹿整整滞留五年之久,洪水退后县城被深深埋在两丈多深的泥沙之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县衙公署恢复办公,历经六年重建。至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灾后重建的新城已初具规模,并历经金、元、明、清一直沿用下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埋在地下的那座县城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以至于后来根本不知道地下还有座城池。

再劫惊世

810年后,公元1918年,人们掘地打井时,发现了埋藏于地下故城,挖出了精美瓷器,于是发生了“轰轰烈烈”的“挖古瓷”事件,巨鹿宋城再遭劫难。

听说巨鹿挖出了一座城,出土了大量瓷器,各地文玩商人纷至沓来,一掷千金,疯狂收购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时值华北五省大旱,到处一片萧条景象,而巨鹿县城却“入其城者,见憧憧往来之众,口有言言宋瓷,目有营营宋瓷”“城中顿添饮食店三家”“……顿呈繁庶之象”。

巨鹿宋城出土文物之精美,数量之众多,令人惊叹,并引发了巨鹿县民状告知县丁维棠倒卖古瓷的惊天大案。该案卷宗至今仍保存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直接或间接记录了有关巨鹿宋城的重要信息,包括近百年前宋城的挖掘范围、挖掘方式、出土文物种类、数量及品质、重要文物的出土地点、获利及分配方法等。

大量宋瓷源源不断出土终于引起文化部门的注意。

1920年至1921年,天津博物院先后两次派李祥耆、张厚璜来巨鹿对故城遗址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调查,并将收购的带有题字的73件瓷器辑录为《巨鹿宋器丛录》一书(第一编),于1923年出版。

1921年7月,国立历史博物馆也派裘善元等人前来对古城遗址进行调查,在三明寺旧址附近发掘出两处民宅,出土瓷器、铜器、钱币、铁器、木制家具、算珠等214件文物。发掘报告“巨鹿宋代故城发掘记略”,1926年发表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丛刊》第一期。

不少中外专家学者也专注于巨鹿宋城研究。世界著名汉学家保罗·伯希和早在1923年就撰文《巨鹿陶瓷的日期》在世界著名汉学杂志《通报》上系统地介绍了巨鹿宋城。“巨鹿”一时成为国际性热词。

保罗·伯希和对国立历史博物馆在巨鹿宋城的发掘的意义也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巨鹿的发现和发掘,通过科学的考古知识正确识别古代遗址,开启了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新时代。”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俞伟超、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刘凤君等也认为“第一次考古发掘……是由国立历史博物馆搞的,主持人是金石学家,挖的是巨鹿宋故城,时间在1921年7月”“首开科学调查发掘古代遗址的田野工作”。

美国堪萨斯大学玛格丽特·卡尼·谢博士,1983-1984年专程来中国对巨鹿宋城进行了为期17个月的研究,此后,相继走访调查了南京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波斯顿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世界各大文物收藏机构,于1989年完成了《巨鹿:北宋的陶瓷遗产》博士论文。

百年来,不少学者如国学大师王国维、考古学家卫聚贤、阎文儒、俞伟超,日本学者长谷部乐尔、仓桥藤治郎、小山富士夫、米诺·蓑丰等都对巨鹿宋城出土文物及其价值进行过深入研究。

最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张保卿的研究论文《巨鹿故城的发现及相关研究》,发表在《华夏考古》上,对巨鹿宋城的基本情况、遗物概况和流向、故城学术意义做了系统分析。

劫后瑰宝

巨鹿宋城历经近千年的沉淀,浑身上下全部成为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从城池水系、街道里巷到官署衙门、居民院落,甚至一碟一碗、一砖一瓦,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化瑰宝,可由此一窥宋代先民的日常生活情境。早年,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就将其比作庞贝故城。还有瑞典汉学家尼尔斯、日本学者长谷部乐尔、美国学者劳伦斯等也一直认为巨鹿宋城具有与庞贝故城相同的史学价值和考古价值。经过近几年的考古勘探,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巨鹿宋城是目前保存最好的宋代县城遗址。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早在上个世纪前就提出:唐朝到宋朝是一个封闭的坊市制到开放的街巷制的重要变革时期,但缺少一个实证。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李孝聪教授说,巨鹿宋城修筑在唐,淹没在宋,是隋唐封闭的坊市制向宋代开放的街巷制转换的典型城市,一旦发掘,就是一个实证。

瓷器多数流出海外,海外许多大小公私博物馆均藏有巨鹿宋城出土的瓷器,以至于在学术界形成了“巨鹿陶”或“巨鹿宋”的研究热。1925年,英国学者P·L霍普逊和G·尤莫伐播勒斯及R·S维利阿姆斯夫人,通过对巨鹿宋瓷的深入研究,第一次提出了“磁州窑”这个名字,从而在学术界确立了磁州窑口的概念。

巨鹿宋城还出土一颗算珠。这颗算珠将过去珠算盘“成于元明”的说法改写为“成于唐宋”。这颗算珠现由北京历史博物馆收藏。

巨鹿宋城出土了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三件宋代雕版。古文献学家胡道静教授先后发表在《中国印刷》:“《雕版印刷的重要文物宋雕版》和《巨鹿北宋雕版是淹城遗址的出土物》文章,文中说:“宋代是中国雕版印刷最繁荣的时期,宋版书之精美也享誉中外,但作为印刷工具的宋代雕版,却凤毛麟角,十分少见。据有关资料证明,仅存3件,其中一件在美国纽约市立图书馆,一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皆为1919年河北巨鹿淹城遗址出土,是印刷史上的重大发现。”

南京林业大学邵晓峰教授撰文说,巨鹿出土的木桌、椅,为研究我国宋代家具树立了标准。木桌椅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在南京历史博物院。另据南街村民尼二印说:“当年挖古瓷时,下面的桌子、椅子等家具多了,因为不值钱都没有往外挖。”

待雕璞玉

巨鹿县委、县政府把巨鹿宋城作为巨鹿未来发展的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予以高度重视,于2016成立了巨鹿宋城文化研究会,建立了专业队伍,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项研究工作。他们拜访专家,走访民间,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和口述资料,及时编印会刊。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连续举办了三届巨鹿宋城文化专家研讨会。先后接待美国学者玛格丽特·卡尼博士,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邓小南,台湾成功大学刘静贞等学者的学术考察。邓小南教授说,巨鹿宋城“是可遇不可求,非常珍贵,不可再造,因此,一定要做好规划,城市建设尽量让开古城,切实保护好。”并对巨鹿县委、县政府在巨鹿宋城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目前,巨鹿古城遗址的考古勘探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河北省文研院于2019年建立巨鹿宋城工作站,组织考古队对巨鹿宋城进行全面勘探,旨在彻底弄清巨鹿宋城地下分布情况,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巨鹿宋城保护和利用工作由此进入规范性专业操作阶段。

巨鹿宋城正在积极筹备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并为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造条件。

巨鹿自秦汉以来代为名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可是,放眼望去,承载深厚文化底蕴的文物已经很难寻觅,唯有这座深埋地下的巨鹿宋城,还隐约传来巨鹿千年的脉动。它将一座县城的街道里巷原样封存,是一处唐宋时期坊市制度变迁的实证;它将县城内作坊店铺原样封存,是北宋时期商品生产和贸易的情景再现;它将北宋时期平民生活原样封存,是一座丰富的民俗博物馆。它是一块文化瑰宝,是待雕璞玉,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呵护下、在各级共同努力下,巨鹿宋城终将剖璞见玉,再惊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