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初为人师|高绍科
发布时间:2021-02-24 发布机构:巨鹿县教育局 浏览次数:97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其他 主题分类:科技、教育 索引号:jlxwhxwtyj/1614155479949
一辆野马牌自行车,行驶在通向大陆中学的路上。每一周日,我都要回家一次,拿足母亲蒸好的馒头,然后去18里远的大陆村中学。那年,我刚毕业分配,二十一岁。
这是一条沙土路,若不小心车子陷在里面,我就不得不下来,推着走。但我最害怕的,是车胎碾到路边的蒺藜。若被它扎胎跑了气,人便只得成为车子的“坐骑”了。这辆车,是我暑期在邻村砖窑打工挣来的。我永不会忘记这样的场景:我和弟弟,站在砖机出坯处,每天要把5万多块掺煤的坯砖,抬到一辆辆板车上拉走,每天5元、5元的相加,终于用一个半月凑齐185元,购买了这辆“野马”。这轮上的每一根辐条,都绷紧着我的肌肉和神经;这车上的每一颗螺丝,都拧进了我的汗水和耐力啊。
那年分到大陆村任教的有五个人,但最后报到的只有我们俩。由于师资匮乏紧缺,让物理专业毕业的我变成了“一专多能”。初二、初三数学没人教,我上;当初二班主任要兼思想政治课,我来上;世界历史是新添学科,学校教务主任上了几天,很吃力,也推给我来上。每天,一节一节的备课,一摞一摞的作业,一个又一个的学生问题,一次又一次的班级活动,让我忙碌又充实,辛苦而快乐,清贫但幸福。
每当夜深人静,月亮升起来时,校园因教师们回家而变得异常安静。批改完一天的作业,信步操场,皓月当空,大地一片洁白。村中传来几声狗吠和隐约喧嚣,让自己感觉身处世外。回想上高中时,自己常因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而不满,现在自己也是一名教师了,我暗下决心,要给农村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还应该是一个创新的课堂,更应该给他们一个健康欢乐的青春时代。
为了激发农村孩子的学习精神,我每周在教室后面黑板写一期板报《我的中学时代》;每星期都让学生把本周各科学习内容总结在纸,我验收后,悬挂在教室里,标题为《每周一结》。为了上好初二、初三几何课,我利用大学学无线电技术时从张教授那里学到的“结构法”理论,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课堂便活跃起来。很快,学生们喜欢上了我的课。初三有几个学生,面临毕业,感觉升学无望,时常逃学,但我的课却舍不得丢下。
每天早晨6点,我的生物钟和学校钟声一起敲响。我静静立在教室门前,等学生们排好队后,带着他们迎着晨曦,沿通向村外的大道跑步,30分钟后回来晨读。在大学每天跑五公里的我,总是在跑步返回时,最后和几个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冲刺一下,紧张而兴奋。
汗水总会带来收获。在一次校区统一考试时,我的班级成绩比乡中高出许多。我的名字,也和这成绩一样在村民中广为传开。有一天晚上,村支书约校长和我去他家做客,说弄了几个菜招待我们一下。我们一进他家门,支书老周便迎上来握手,兴奋地对我说:
“小高,干得不错,才来一个多月,就在村里有好反响。今天,我招待一下你们!”
(作者简介:高绍科,男,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名师讲学团”成员,巨鹿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巨鹿县作家协会主席;曾获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教育宣传先进个人、河北省优秀教研员等荣誉称号。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共发表作品200余篇。作品散见于《中学语文》《小说月刊》《快读文摘》《河北教育》《永州日报》《惠州日报》《湄州日报》《达州日报》《铜陵日报》等报刊。出版著作《高绍科散文集》,《四季人生》《窗外》诗集等。作品多次获国家及省市文学大赛奖,其中散文集获邢台市2016年第二届文艺精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