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的认知
发布时间:2021-03-04 发布机构:巨鹿县教育局 浏览次数:127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其他 主题分类:科技、教育 索引号:jlxwhxwtyj/1614845672911
巨鹿中学高一地理组组长 于春晓
从今年开始,2020级学生使用了新教材。地理的内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使用的是2004版地理教材,分为必修一、二、三,另加选修三旅游地理和选修六环境保护,现在使用的教材是2019版,分为必修一、二和选择性必修一自然地理基础、选择性必修二区域发展、选择性必修三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从教材安排上来看,依然是五本教材,但其中的章节分布及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知识从必修部分变成选择性必修部分专门列了出来,因为不选择地理的学生将不再学习这部分内容。
因为目前我们手中只有2019版必修一教材,所以参考网上电子版教材,就必修一教材发生的变化简述如下(“原”代表2004版教材,“——”之后代表2019版教材):
1. 原1.3“地球的运动”——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内容,并拆分为1.1地球的自转和1.2地球的公转两节内容。
2. 原1.4“地球的圈层结构”加入了地震的相关知识,如震中、震源深度震源、震源深度、等震线、震级、裂度等知识。
3. 原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选择性必修一2.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容无较大变化。
4. 原2.2“地球表面形态”——选择性必修一2.2“地表形态的变化”,详细的介绍了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而2019版必修一第二章内容为“地球表面形态”,划分为2.1“流水地貌”,加入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2“风成地貌”加入了风化活动的危害与防治,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都与水有关。
5. 原2.3“大气环境”——2019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3.1“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加入了大气组成部分的内容,3.2“大气受热过程”,3.3“大气热力环流”,其余内容安排到了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包含了大气的水平运动,3.2“气压带风与气候”重点强调了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3.3天气系统。
6. 原2.4“水循环和洋流”——2019版必修一第四章“地球上的水”,4.1“水循环”加入了原4.4中洪涝灾害的防治部分内容,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新增了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和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波浪、潮汐、洋流,新增4.3“海洋与人类”海洋资源、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其余内容安排到了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和洋流”,新增了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和4.3“海-气相互作用”,4.2洋流。
7. 原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2019版必修一1.4“地球的演化”新增了地球的演化史,原4.2中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安排成了这一节的活动内容。
8. 原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版必修一5.2“土壤的形成”新增土壤剖面知识和选择性必修一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9. 原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19版必修一5.1“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和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10. 原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选择性必修一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11. 原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选择性必修三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新增了碳循环、碳排放及影响、国际减排合作等内容。
12. 原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选择性必修三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以上是必修一教材内容的变化,对于不选地理学科的同学来说内容变得简单了,将来选学地理学科的同学因为有了必修一二的知识储备,选择性必修的内容可能更好接受。应该说这是地理学科的优化。因新教材的改变,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教师教学过程中,要秉承多样化观念,灵活使用教材,积极使用多种资源,了解、理解、驾驭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使教学具有开放性;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发现并提出问题;要以学生的基础和需求为出发点,把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地理实践教学;要辅以必要的直观手段和生活经验,在地理情境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用评价引导学生在地里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行动。
其次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加强地理实践。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可进行野外考察或设计模拟实验,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另外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注重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真实新颖,紧密联系生产生活,选材于不同的真实材料,创设易于理解的情境,让考生能够通过阅读图文材料较快的进入答题状态或者找到正确的突破口,让考生从地理的角度重新发现生活、理解生活,切实体现地理学科的实践力。
通观这几次考试及山东高考试卷,感其命题原则为:
1. 基础性原则——注重基础,重视主干知识。
2. 时代性原则——注重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3. 创新性原则——注重试题的原创性。
4. 能力性原则——注重地理思维,综合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5. 层次性原则——由易到难,综合题较难的题目多集中在后两问。
根据以上命题原则及规律,今后教学应侧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对于综合题老师要加强其表达能力的提升,可以在课上让其口头表达,然后予以纠正。多注重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
以上是我对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的浅显认识,不对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及同事给予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