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积弱成强,转败为功|李博龙
发布时间:2021-06-15 发布机构:巨鹿县教育局 浏览次数:189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其他 主题分类:科技、教育 索引号:jlxwhxwtyj/1623746498905
鬼谷子曰:“为强者,积于弱也。”告诉我们:强大是由弱小积聚而成的。由弱变强,由不足变有余的重要方法就是积累。百年前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表面上谈的是体育,实际上讲的是“辩证法”,“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强弱是一时的,强会变成弱,弱也会成为强。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弱变强,离不开积累,更离不开自强不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是大成功还是小成就,都需要努力才能实现,都需要积累才能得到。然而志大才疏的人,常常只看到成功者功成名就的荣光,而往往忽视了他们之前所经历艰苦卓绝的努力。人如此,家庭亦如此,社会如此,国家亦如此。中国共产党一大的时候,不过是13个知识青年在开会,没有革命实践的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面对帝国主义、国民军阀、封建地主、官僚买办,他们的力量是极其弱小的。但正是因为他们弱小,他们年轻,他们敢于摆脱了一切旧势力身上那种积重难返的腐朽气息,破旧立新,和工人、农民站在一起,和中国被压迫的广大阶级站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而不屈奋斗……一时的强弱殊不足道,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经过千淘万漉虽辛苦的积累,才有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辉煌,最终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改天换日,旧貌新颜。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变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成功是一种突破,是质变,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才会发生质变,才会取得成功。这种规律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国家、社会都适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国家是弱小的,全体国人,经过山河破碎时的浴血奋战,一穷二白时的发奋图强,实现了7%的土地养活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实现了从零开始建立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经过改革开放、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实现了短短几年让7亿多人摆脱贫困,让14亿国人共同迈入现代化的奇迹。正是这种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才奠定了一个古老民族坚实的根基,积蓄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雄厚实力。 积弱成强,转败为功。一时的强弱,算不了什么。再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唯有经过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断发展,才会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才会有更加强盛繁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