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人文素养的精神底蕴
发布时间:2022-03-24 发布机构:巨鹿县教育局 浏览次数:167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其他 主题分类:科技、教育 索引号:jlxwhxwtyj/1648193494186
阅读是人文素养的精神底蕴
高绍科
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大支柱。科学在于认识自然,探索世界,是逻辑与理性的,人文则是人对于自身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是形象和感性的。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独特的精神文化。人的精神来源于人的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人的最核心素养。我以为,人文素养是社会文明的最基本组成;人文文化是个人、民族、国家的根本精神底蕴;人文教育与学生人格培养、道德养成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文素质不仅是学生,更是各科教师的核心素质。一个缺少人文素养的学生,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一个缺失人文素质的教师,决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人文教育是教育的内核与灵魂,从课程上讲,它涉及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及数、理、化、音、体、美等各个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两大课程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实现教学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重要载体。语文教师不仅有传道授业,教知解惑的使命,更在于涵养生命、滋养心灵的责任。 笔者以为,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最有效途径,教师要把阅读习惯的培养做为学生人文教育切入点和落脚点。学校要把阅读教学做为校园文化建设、办学特色展现的重要内容。家庭把读书形成一种常态习惯,社会要把全民阅读做为大事来抓。 古人云,开卷有益,是的,人文教育从阅读开始。阅读可以健智:“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阅读可以净心:“阅读与写作让我与世无争”;阅读让人充实:“阅读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阅读可滋养生命,“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你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开生命中所有的灾难。”是啊,孩子阅读与不阅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学生喜欢读书与不读书,会造就两种品味不同的人生。读书之于国家,它既是文明传承的载体,也是社会繁荣与发达标志,更是民族前途与未来的动力与保证;读书之于学校,它不仅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道德情操有益,更对提高学校办学品味、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有效;读书之于个人,可开阔思想,成就尊严,可助力选择,丰富阅历。生命是有限的,但正是阅读,让我们多活了一次、几次甚至无数次,让生命无限。孩子阅读需要引导,阅读要以学生为本。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阅读形式出现了碎片化、快餐化现象,阅读内容出现了功利化、庸俗化甚至野蛮化现象。浅阅读、时尚阅读大行其道,奇谈故事、魔幻小说充斥书架,托福英语、相面算命招摇书市。这些东西看似抒情实则滥情,让青少年产生上瘾般的依赖;有些书籍看似营养丰富,实则为“心灵鸡汤”,让孩子们吸收的尽是缺乏基本维生素和蛋白质的“空热量”。鉴于此,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读经典,诵精品,让学生课外多读震撼心灵、关怀生命、指引人生的好作品。只有与经典对话,心境才会欣欣然一片澄明;只有与好书为伴,才会飘飘然如入仙境。传统阅读不可替代。数字时代到来了,各种媒体形式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但传统阅读是不能替代的。书籍与电影电视等相比是最不直观的,但它是最深刻的,它的思维强度也是最大的,它能把你所有精神和能力调动起来,阅读仍然是获取知识、提高自己文化水准的最重要途径。著名作家王蒙说过:“最普通的纸质书,表达了思想,表达了思想的魅力,表达了思想的安宁,表达了思想的专注,表达了思想的一惯性。” 他还说:“图书馆是一个产生思想的地方,是一个交流思想的地方,是一个深化思想的地方。”是啊,读书需要一种气氛与感觉。漫翻书册,墨香满怀;浏览篇章,流连忘返。书海听涛,字字铿锵入耳;艺海拾贝,句句抑扬顿挫。一次美好的阅读,犹如品尝甘醇的美酒,余音绕梁三日,回味无穷;一本优秀书籍,好似聆听高人的谈话,使你茅塞顿开,受益终生。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个大工程,涵盖各科教学和学习各个阶段。数学史可激趣,数学思想可审美。历史故事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地理的红色资源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综合实践活动可培养学生求实与创新精神,校园活动可培育学生合作能力与集体主义精神。社会是一部大书,走出去看看,是用身体阅读世界,观察思考,是一次心灵的健身。这里,我呼吁,让阅读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不仅仅是对于学生。学生要读书养成习惯,勤于积累,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提升自己文化修养;要坚守阅读,才能打好成长基石,开启精彩人生!教师,要勤于读书,博学多闻,才能真正做到超越自我,成名师名家;学校,要提供丰富阅读资源,搭建读书交流平台,才能形成深厚文化氛围。社会,要推进全民阅读,才能更好积淀民族信仰,增强民族自信,自立强国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