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了!巨鹿这位老人手中有“巧活”
柳编是以柳条等木本植物枝条
为主要原材料的一项传统编结手工艺
王虎寨镇董坚台村的手工柳编工艺
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目前有20多户农民
从事手工柳编加工业
簸箕、笆斗、篮子、箩筐……在董坚台村景桂宾家中,各种款式别致、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柳编工艺品琳琅满目。
今年70岁的景桂宾是一位柳编手艺人,只见他一挑一压,一缠一绕,一勒一编,小小一根柳条,在他手中不停地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就变成了精美的篮子。
编筐织篮,并不是什么复杂、精巧的手工技艺,只要用心,三、五天就能学得会。但是,若想编织好,编织得像模像样,却不很容易,没有三年两载,不可能全部掌握这门手工技艺。景桂宾说:“我从十几岁就开始学柳编了,完成一件作品需要一到两天时间,价格可以卖30元到200元不等,市场行情也不错,经常供不应求。”
为不断适应市场,景桂宾还经常和村里其他柳编手艺人一起研究,变换花样和制作方式,在增加产品艺术底蕴的同时,也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如今,他们精心编制的各种造型的柳编产品,远销山东、北京、河南等地。
“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柳编、喜欢柳编,把柳编技艺发扬光大。”景桂宾笑着说。
近年来,我县把家庭手工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居家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