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庆祝全国第40个教师节,全国教育系统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了一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其中,巨鹿县堤村校区教师薄国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薄校长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了!”近日,伴随开学而来的这样一则好消息,在巨鹿县堤村校区薄庄小学迅速传递开来。而获评者——薄庄小学校长薄国显,他兢兢业业扎根乡村26年,是学生家长眼中的好老师,同事眼中的好校长。26年的执着坚守,这份荣誉他实至名归。

1998年,中专毕业的薄国显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初为人师的他发现,中专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的少之又少。“我要从头做起,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一定要教好每个学生,成为教学的行家!”薄国显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刚刚参加工作,每个月只有200多元工资,他省吃俭用,拿出一多半工资购买学习进修用书。他通过自学完成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科和本科课程学习,教育教学技能得到很大提升。他还刻苦钻研业务,认真学习多位教育名家学术著作和教育思想,关注新课改动向,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005年,薄国显兼任政教处主任,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德育方式,构建了“二主三辅”德育模式,先后培树了众多新时代好少年、省级三好学生和“巨鹿助残四少年”德育典型。2017年,率先在全县开展了《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实施的研究》,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指向阅读策略运用,研究成果在全县推广,所在学校被邢台市教育局评为“阅读课示范性学校”。薄国显扎根乡村26年,始终坚守在学校教学一线。“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家乡的土地哺育了我,家乡的教育培养了我。所以,扎根乡村,回报家乡是我毕生的愿望。”薄国显说。让更多农家孩子能够成人成才,是薄国显此生不变的教育梦想,他也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一梦想。在薄国显的班上曾有一个孩子家庭十分贫困。父母智力障碍,没有劳动能力,她和哥哥都在上学,一家五口人的生活重担压在了年过七旬的奶奶一个人身上。而奶奶血压高,常年吃药,每年支出医药费给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带来了更沉重的负担。薄国显就主动与这位学生的家庭对接,进行结对帮扶。除了辅导功课,还经常资助他们,给他们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学生的奶奶感动地说:“这些年多亏了薄老师,要不是薄老师,两个孩子怎能上得起学呀!”从教这些年,薄国显先后资助了3名贫困生。任教26年,薄国显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做了24年,并长期在小学高年级担任语文、科学学科教学工作,所任学科在县、乡组织的各类学业水平检测中,一直名列同学科第一。这期间,薄国显也有过很多次进城任教的机会,他都选择了放弃。他说:“我不想离开农村,因为农家孩子更需要我!”青年教师是乡村学校发展的希望。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融入角色,快速成长,更好适应乡村教育发展,是薄国显多年来的热切期盼。2018年,他率先在乡村学校成立了语文名师工作室,与学校8名语文教师签订结对培养协议,为他们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薄国显担任学校校长后,更加积极推动青年教师成长工作。他率先垂范主动承担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鼓励中年骨干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担任校长后,如何让乡村学校得到更好发展是薄国显一直所思考的。在他看来,一个规范的管理体系和一支精湛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薄国显在学校组建了职能分管更加清晰的管理团队,在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的同时带领团队一起成长。2023年,他组织学校管理团队和第一批教师去浙江的6所学校进行参观学习,收获颇丰。今年8月,邀请浙江教育专家前来为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在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时,更加明确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方向。“通过走出去学习和培训,让老师们能团结在一起,把学校办得更好,把孩子们教得更好。”
26年如一日投身乡村教育工作,薄国显收获了诸多荣誉。他先后荣获河北省优秀乡村教师、河北省师德标兵、河北省骨干教师、邢台市优秀教师、邢台市师德标兵、邢台市学科骨干教师、巨鹿县模范教师等称号。而这些荣誉同时也是对他工作的认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让更多乡村孩子能够享受高质量教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在办好乡村学校这条路上,薄国显将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