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故城遗址
(一)遗址概况。巨鹿故城遗址,即“巨鹿宋城”,是唐宋时期的巨鹿县城。该遗址始建于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被淹没。原址位于今巨鹿县城西南,是巨鹿县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划定保护范围112.6万平米,经2019年起近三年勘探,其实际范围在原框架上向东、南、西延伸,新增近100万平米,总面积(含墓葬区)超200万平米,被梁启超先生称为“东方的庞贝古城”。
(二)淹没与发现历程。1.淹没: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八月初四,黄河决口,洪水裹挟泥沙将巨鹿县城埋于地下两丈深处,仅有三明寺部分建筑露于水面。水退之后,留下两丈多深淤沙。政和三年(1113年)底洪水退去,政和五年县衙恢复办公。2.发现:民国7年(公元1918年),人们掘地打井时发现故城和大量瓷器,引发民间“挖古瓷”热潮。出土文物吸引了国内外文玩商关注,国家文物部门也参与收购与发掘,自此巨鹿故城遗址成为考古、史学界宋元时期研究的重要对象。
(三)文化价值。1.巨鹿故城遗址是一座具有国际影响的宋代县城遗址:遗址出土大量瓷器,不少流向海外,在国际上掀起“巨鹿宋”“巨鹿陶”研究收藏热,众多国际知名博物馆和个人收藏机构均有相关藏品,巨鹿宋城成为国际知名的城市遗址。2.巨鹿故城遗址是一座宋代民俗博物馆:它完整封存了宋代平民生产生活场景,为研究宋代民间生活提供了珍贵资料。著名学者郑振铎将出土文物图片编入《中国历史参考图谱》,并赞誉其为研究北宋文化的重要源泉。3.巨鹿故城遗址蕴含着诸多历史迷题:北京大学李孝聪教授认为,该遗址是隋唐封闭坊市制向宋代开放街巷制转换的典型实证。同时,城门外手工作坊主体的城关区,或能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于宋代还是明代提供线索。4.巨鹿宋城出土文物的价值不可替代。巨鹿宋城出土文物中有几种是绝无仅有的。宋代雕版世界仅存三件,均于1919年从巨鹿淹城遗址出土,一件在美国纽约市立图书馆,两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对印刷史研究意义重大。木桌椅作为仅存的宋代民间日用家具实物,为研究宋代家具提供了标准,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属国家一级文物。算盘珠出土的木质算珠改写了珠算盘“成于元明”的说法,实证其“成于唐宋”。5.中国城市考古是由钜鹿故城遗址考古开始的。北京大学杭侃、秦大树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历任领导俞伟超、王宏钧等一致认为,国立历史博物馆1921年7月对巨鹿故城,尤其是三明寺的发掘,是中国城市考古的开端,也是中国第一次历史时期田野考古发掘。这一发掘不仅早于安特生对仰韶遗址的发掘,还摒弃了传统考古单纯寻“宝”的做法,记录土层层位和文物分布,具备田野考古基本特征。